柏全生物创始人许杰博士接受媒体采访,表达对靶点发现的独到见解

  “PD-1/L1靶点在新药研发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围绕该信号通路的研究不仅斩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使肿瘤的治疗方式逐渐发生变革。PD-1/L1抑制剂这类抗肿瘤药物的从无到有,正是靶点发现的结果。靶点发现是肿瘤病理生理学研究的精粹,也是驱动抗肿瘤疗法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柏全生物创始人许杰博士在近日接受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访时表示。

  

  柏全生物致力于肿瘤免疫原创靶点的发现和“first-in-class”新药研发。自成立以来,该公司已先后完成由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凯风创投领投的逾亿元Pre-A轮融资。基于独特的靶点发现与验证平台,柏全生物团队发现了多个重要的抗肿瘤靶点,其中进展最快的项目将在今年申报临床研究许可。

  

  当前肿瘤免疫领域面临哪些关键挑战?柏全生物的靶点发现模式与现有方法有何不同?未来10年,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将迎来哪些变革性疗法?在本次采访中,许杰博士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许杰博士在肿瘤免疫检查点调控机制及肿瘤转化医学研究领域拥有多年的研究经验。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柏全生物所致力的肿瘤免疫领域,当前治疗方式或临床解决方案还面临哪些关键挑战?

  

  许杰博士:目前肿瘤领域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很多末线治疗无效的患者面临无药可用。肿瘤的关键免疫逃逸通路不可能是唯一的,然而目前除了PD-1/L1通路以外,似乎还没有发现其它同等重要的免疫逃逸机制,曾被寄予希望的TIGIT、TIM-3、CD47、B7H3、Siglec15等靶点在临床试验中取得的效果也有限。不可忽视的是,很多突变负荷高的肿瘤仍对PD-1/L1抑制剂缺乏响应。那么是否存在与PD-1/L1同样重要的其它免疫逃逸通路?针对上述问题,诸多研究者都在努力求索答案。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柏全生物的新技术和研发管线有助于解决这些挑战吗?它们与现有方法有何区别?要实现其全部潜力,还有哪些关键挑战?以及有哪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许杰博士:实际上我不太敢相信任何平台能解决靶点发现的问题。正是因为靶点发现的临床转化难度极大,所以我们十分敬畏科学和生命,更注重多层面的依据和自洽,努力采取一切可及的方法评估靶点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当今的科学研究很难有侥幸的获得,因为全球的研究者有庞大的规模和多样性,绝大多数思路和方法都曾被尝试用于新靶点发现。如果还有未被发掘的宝藏,那必定是非常隐匿的。可能我自己有批判审视的习惯,觉得生命是无比复杂精妙的分子机器,要真正理解是要花很多功夫的,所以不敢轻易下一些结论。总之,靶点的揭示和求证是一个极有挑战性的问题,若要想做好,唯有具备一颗追求真理、敬畏科学和生命的心。这或许应该是一切合理解决方案的内核。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为什么会选择在肿瘤免疫领域创业?创业以来您和团队遇到的最大的内外部挑战是什么?您计划如何解决?

  

  许杰博士:曾做过外科医生的那段经历对我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目睹了很多肿瘤带来的不幸,让我相信未来可能战胜肿瘤的是创新生物药而不是手术刀,所以我后来坚定地投身于肿瘤转化医学研究。创立柏全生物的初衷,也是期待从0到1发现一些全新靶点,继而为患者带来全新的药物。

  

  团队的不断完善是我一直在着重努力的方向。要开发全球新的靶点,就要解决一系列的研发问题,也就需要有能力、有经验、肯拼搏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中国的这片热土上不乏专业经验丰富且敢为天下先的药物开发人才。若能与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铸造中国原创的抗癌重器造福患者,这是让人非常梦寐以求的。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展望未来几年,预期柏全生物在研发管线方面会迎来哪些里程碑进展?

  

  许杰博士:首先,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把柏全生物的重要管线推进到临床阶段。IT1是在公司关键发现平台产生的首个全新靶点,如果被证明初步有效性,尤其是单药有效性得到确认,对柏全生物而言将是一个重要突破,甚至对整个领域来讲也可能成为很有意义的事情。此外,公司还有多个颇具希望的全新靶点正在早期探索阶段。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您如何看待“合作”在当下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中的作用和影响?

  

  许杰博士:客观的说,Biotech在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方面与大药企有很大的差距,也有很多CRO/CDMO公司建立了独到的技术平台。合作的意义在于大家从事各自最擅长的工作,再通过合作优势互补提高研发效率,使有希望的药物更早上市造福患者。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对于行业如何共同提高研发效率,提高创新疗法可及性并造福病患,您还有哪些个人建议?

  

  许杰博士:合作是提高研发效率的重要一环,但在投融资、股权资本、公司间合作等不同形式的合作中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对于保护原创具有重要意义,但过度的不对称会让人难以发现其中的价值。所以合作中需要寻求一个平衡点,让别人既能够意识到这个公司/项目的价值所在,同时又能保护自己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合作效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您所在的肿瘤免疫领域,您认为未来10年会迎来哪些变革性疗法?

  

  许杰博士:我坚定的认为,未来10年会有突破性的全新靶点产生。因为无论是抗体、小分子还是细胞治疗,都脱离不开靶点的范畴。比如细胞疗法面对的是工程化改造的免疫细胞,无论进行多复杂的改造,依然要面对靶点的问题。如果产业只固守现有的靶点,我相信10年后不会有太大的突破。相反,如果下一个如PD-1/L1重要的靶点产生,相信其成功背后的开发逻辑和过程将作为好的榜样,激励研究者、初创公司、投资者花更大的力量去开发更多的靶点。这是一个正向促进,相信那时候肿瘤领域会陆续迎来新靶点,治愈肿瘤的希望也将越来越大。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如果我们10年后再次讨论这个行业的发展,您认为我们会谈论哪些话题或已经取得的成果?

  

  许杰博士:10年之后,重要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将在很多适应症取得重大突破,在联用时能够协同增效。考虑到生产工艺、成本、医保、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相当长时间内抗体和小分子仍然会是主流。新靶点的抗体和小分子会产生更多,尤其是效果很强的产品。届时,我们可能会讨论已有的强效靶点都有哪些共性,以及那些对新靶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这可能是引导再下一个10年产业发展的方向。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作为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创新创业者,您还有哪些观点和声音希望向业界传递?

  

  许杰博士:从实际临床有效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产生的原创新靶点仍在少数,在开展一个研究项目前,大家应该认真考虑它能否带来真正的临床价值。另外,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做肿瘤研究的人愿意纸上谈兵,也没有哪一个做药物研发的人甘心只做“fast-follow”项目。要想让这两个群体都能如愿,需要的是资本支持。因为对于刚萌芽的创新想法,只有资本才可以进一步推进它的发展。我衷心希望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可以更多支持原创,呵护创新性强、未来潜力较大的萌芽技术/产品。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RBXCufSXjFS2rvyDKfJXQ